據(jù)了解,艾瑞澤5自上市以來,以17個月突破20萬銷量的“豹”發(fā)速度,刷新了中國品牌轎車歷史最快突破20萬輛的紀錄。截至今年11月底,艾瑞澤5銷量已突破25萬大關。這一連串的數(shù)字,看起來使人振奮,但始終不夠豐滿,遠不及探索這25萬青年車主背后的故事來的精彩與震撼。也許,唯有像“星空匯”那樣與車主面對面的對話交流,探索年輕人背后的故事,才能進一步走進年輕人的世界。
因此,12月18日,艾瑞澤5繼“星空匯”之后,再度打造為期兩個月的“遇見?吾艾”車主故事系列活動。值此期間,我們將走訪全國10個代表性城市,選擇10位不同職業(yè)、有著不同代表意義的艾瑞澤5車主,以人車城為引,以故事為序,用鏡頭記錄下他們與愛車的生活點滴。

作為“遇見·吾愛”故事開篇的第一位車主,當28歲的西安小伙兒楊英杰出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可以說顛覆了我們對“書法老師”的認知。他不僅能把書法這門“難學難懂、老派又有距離感的藝術(shù)”用最生動、生活化的方式教給孩子們,更打破了我們對“書法老師”呆板、守舊的刻板印象。

初見楊英杰,當時只覺他人如其名、風度翩翩,是一位頗具“英氣”的“杰出”青年。隨后,為了在正式采訪前緩解一下略顯尷尬的氣氛,我們便隨口聊了一些時事、娛樂和八卦。不過,沒想到這隨口一“扯”,反而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,讓我們看到了他最本真的一面:一個新潮、機智、充滿活力的大男孩。
此時,我們似乎也明白了,為什么一位“普眾印象中的書法老師”會選擇時尚個性的艾瑞澤5作為人生中的第一輛愛車。因為,這個“外沉內(nèi)熱”的大男孩和艾瑞澤一樣,擁有著一顆活力四射的心臟,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(tài)度,一份對夢想的執(zhí)著追求!

用他的話來說,雖然今年也才28歲,但為了追求自己熱愛的書法,其實也做過不少讓家里人覺得“瘋狂”的事情。和家人鬧得最僵的時候,要屬大學剛畢業(yè)那會兒。那時的楊英杰雖說受老一輩的影響與熏陶,極為迷戀書法藝術(shù),但還沒習得“以靜制動”的“心法”。于是,便借著那份年少輕狂的沖動,“任性”地游歷各大城市,拜訪書法家向人家請教。
有些脾氣倔強的老先生不肯教,他便一邊悄悄研究人家喜好,自制“糖衣炮彈”,一邊又不失真誠與禮貌的“軟磨硬泡”。也正是憑著這份真誠與堅持,打動老前輩的同時,也獲得了家人的支持。因此,他便留在這西安,成為一名“書法藝術(shù)的傳承者”。

回首往事,楊英杰也在暗自慶幸:如果不是那份對書法的偏愛與執(zhí)著,不是那份帶著些許“任性”的沖動,也不會有現(xiàn)在的自己。雖說書法是一門教人“修身養(yǎng)性”的藝術(shù),但是保留這內(nèi)心的一份沖動與偏執(zhí)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?,F(xiàn)在,他心中的那份“偏執(zhí)”,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破除對書法的刻板認知,愛上這門藝術(shù)。

此時,當我們再次轉(zhuǎn)身觀其字,果然是“字如其人”,一筆一劃橫平豎直,章法布局落落大方,宛如古城西安的街道,風神意態(tài)縈繞其中,筆觸間卻不失來自年輕人的那份秀麗與靈動。

吾艾難尋,遇見便沒有錯過它的道理
隨意布勢風姿翩翩,卻又欹正相生力透紙背,看似行云流水縱橫揮灑,實則,筆鋒的藏露變幻多端,橫豎的角度反復斟酌,都是數(shù)十年如一日的反復雕琢勤學苦練。
投身書法多年,書法已經(jīng)在楊英杰的身上留下了難以忽視的印跡,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人生。一點點“軸”,一點點“偏執(zhí)”,讓他堅持在書法的路上上下求索,而如今,我們更愿意用“匠人”來定義這位年輕的書法老師。
多年來對一筆一畫的鉆研琢磨,讓楊英杰領悟到,細節(jié)往往才最能表現(xiàn)出背后實力與投入,無論是面對書法藝術(shù)、事業(yè),還是生活,無論是選擇職業(yè)、伴侶,還是愛車,楊英杰都相信知微見著,唯有細節(jié)之處才能見真章。

因此,當他遇到另一個人生所愛的時候,也是如此。
當有了購車打算的楊英杰遇到艾瑞澤5,他毫不掩飾、也不抗拒自己被“小艾”顏值所俘獲的事實,但是艾瑞澤5時尚靈動的外觀之下,真正打動楊英杰的,是操控、性能、油耗、以及空間的具體細節(jié),在他心中,理想愛車也應如自己所鐘愛的書法藝術(shù)一般,設計配置不僅要有章法,在內(nèi)核上,還要為年輕人的特質(zhì)、需求和生活習慣進行反復的雕琢、實驗、調(diào)教、測試……

而這一切,恰好“小艾”都有。
從顏值設計到駕駛樂趣,牢牢貼近年輕人的個性需求;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設計也極為人性、合理,空間更大更舒適;此外,小艾還搭載了語音交互、云端服務、內(nèi)置4G網(wǎng)卡等配置,充分滿足年輕消費群體高度依賴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生活方式和出行需求。如果說,在“初見小艾”時,楊英杰是被某一個細節(jié)所吸引,那么在撕開這個細節(jié)研究考量后,他絕對是理智的。

常言道,字,是匠心所聚。而車,又何嘗不是呢?
就像練習書法一樣,浮躁機械且不自發(fā)地練字,那只是用筆在寫字,而不是在寫書法。對于汽車的打磨也需要踏踏實實地進行調(diào)研,走進年輕用戶的內(nèi)心,想起所想才能真正懂得年輕車主的需求,而不是自以為是的“閉門造車”然后強行將青春與情懷加入其中,進行售賣。
這也正是楊英杰最終堅持小艾的最主要的原因,他從這款車的設計中不僅理解了設計師的意圖,還看到了自己對未來生活的規(guī)劃。他想要的生活無非就是這樣,既要以夢為馬,又要確?!榜R力十足”。
